可寧衛民哪兒肯幹呢?
他堅決不看好法郎未來的走勢。
心知肚明,這破玩意在整個八十年代就是爛泥扶不上牆的擦屁股紙。
他要鬆了口,匯率上的損失都堪比他去借高利貸了。
難道他傻呀?
而且與借貸法郎還是日元的事兒比起來,他更不想降低貸款額度。
反過來,有可能的話還想增加呢。
現在借一塊錢,以後就能變幾十塊,這更是他的核心利益所在。
於是寧衛民仗著自己腰包裡有錢,也拿出了硬話來。
聲稱自己的大刀商社繳稅兩億円僅僅是幾個月的稅款。
要從全年看,他就憑這家企業的賬目,要貸款三億法郎也不為過。
何況他還有另外的一種選擇。
如果東方匯理蘇伊士銀行不願意滿足他的要求,那他還不如索性就把前期的貸款還清好了。
之後他大可以用這些無抵押的房產,買賣興隆的大刀商社,再去找另一家外資銀行談貸款合作。
總之,就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最後雙方談判重點和爭執的焦點,就在於貸款額度和法郎、日元的比例上了。
他們從上午談到了下午,中午法國人請寧衛民吃了一頓比較正宗的法餐。
波爾多紅酒一喝,油封鴨一吃,美食化解了劍拔弩張,最終各自都讓了一步。
東方匯理蘇伊士銀行同意了寧衛民的借貸額度。
但只肯借一億法國法郎作為他的不動產抵押貸款。
大概是這些法國人認為東京房價漲勢過猛,已經後勁乏力,短期內不可能再暴漲了吧。
所以才用法郎的貶值預期對沖掉潛在的滯漲風險。
而對於大刀商社的貸款,法國人卻充滿信心,堅持主要出借日元,可以儘量再搭配一定的美元。
就這樣,最終雙方握手達成交易。
簽字的隔天,一億法郎,一千萬美元,外加二十五億日元,就又到了寧衛民的戶頭。
買賣談成了,那就怎麼都是個“好”了,雙方的關係立刻變得和睦起來。
寧衛民主動送了三個最高階的皮爾卡頓拉桿箱給這幾個法國人,還邀請他們參加壇宮飯莊的開業慶典。
而出乎意料的是,三個法國高管中,副行長的兄弟也在東京兼營法國酒水和法國食品買賣。
這下對上標了,簡單談了一次,對方給的價格比日本供貨商低兩成。
於是壇宮飯莊的賓客名單上又添一人,寧衛民也拿到了一個沒有日本人從中賺差價的進貨渠道。
還真是無心插柳,歪打正著。
就是法國人真的小氣,“法摳兒”不是白叫的。
收了三個箱子,幾張粉臉就會眉開眼笑,居然也沒個回禮。
不免讓寧衛民腹誹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