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報告具有標誌意義,出自為日本政府出謀劃策的經濟顧問,前日元王子——前田春雄之手。
這傢伙把當時的貿易失衡完全歸罪於日本。
認為日本的經濟結構和產業模式出了問題,呼籲要做出全方位的變革,放棄戰時體系,向美式自由貿易轉變,否則將成為“世界的孤兒”。
前川倡導的改革主要分為幾方面。
第一,擴大內需。
第二,增加對外投資。
第三,開放國內市場,增加進口。
第四,推進資本自由化和日元國際化。
這個報告看上去更像是站在美國立場上,因此被許多日本人批評為金融投降書。
但不管怎麼說,此後隨著日本政府果斷降息,以及實施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
如擴大以公共投資為核心的投資支出,促進民間投資,以及廢止小額儲蓄優待稅制,減少儲蓄等等。
日本經濟終於開始穩定,日元升值也得到了某種程度緩解,經濟開始逐步轉向正規,而且國內也沒有出現通貨膨脹。
所以這波操作其實是非常成功的,是有效的。
與之相比,可以稱作副作用的隱患其實只有兩點。
第一,日元不斷升值,日本出口受到影響,受衝擊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上。
這些企業規模不大,但卻是日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政府此時的救助政策,絕對應該儘量優先幫助和拯救這些中小企業。
但是日本政府的政策卻全都照顧了大企業。
而那些日本大型企業雖然也有影響,但他們有著各種方法來將影響降到最低。
這就導致原本無礙的大企業撈肥了,而小企業仍舊是坐以待斃。
第二,低利率,意味著往市場上投放流動性。
一旦借錢變得更容易,就會產生了大量貸款。
這麼一來,市場上的錢就變多了,錢多就得有地方流。
那無非就是兩個去處。
一方面流到了實體經濟,導致通貨膨脹。
另一方面流到資本市場,導致資產泡沫。
對於日本來說,明顯是出現了後者的問題,更多的錢流入了股市和樓市。
於是這就導致1986年日本全國平均地價上漲52.6%。
東京則更變態,上漲120.4%。
當年的日經指數也就此上漲50%。
而且還千萬別忘了,寧衛民購置的房產都是東京核心區的位置。
他買的股票也是從日元急速升值中獲益最大的企業。
這種經濟大勢下,他的投資行為連用戴維斯雙殺來形容都不貼切了。
這麼說吧,以當下來說,從年初開始的三次降息,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別看才短短兩個月沒理會,就抽空這一關注行情,連寧衛民自己都嚇了一跳啊,還以為看錯了呢。
他的房產,作為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居然平均價格上漲了一倍,目前市值差不多二十四億円了。
股票勢頭更猛,因為選對了阪和興業這隻黑馬品種。
差不多上漲兩倍,他持股市值已經逼近三十三億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