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更是讓蘇錦非常有幸接觸國際市場最先進的版型設計。
以至於他的打版和裁剪技術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全面發展,達到了足以出師的地步。
到了今年年底的時候,用他爸爸蘇慎針的話來說。
要擱過去,他水平已經滿可以出師,自己跑大宅門的了。
無論做男裝還是旗袍,他都丟不了蘇家的人。
所以如今的蘇錦,如果要論收入的話,已經確鑿無疑屬於京城較高階層了。
光當臨時工那份,他就從最初的五六元錢一天,幹到瞭如今的二十元一天。
那每月如果不休息的話,能有五六百。
更何況去年的十月份,國家還極大範圍的調整了企事業單位職工和服務行業職工的工資。
這次連1983年9月30日之前的正式職工,以及遠上山下鄉插隊滿五年以上的城鎮青年,全都包括在調資範圍之內。
這樣一來,如果再算上蘇錦在洗澡堂子當修腳工的工資,和他爸爸老蘇病退的百分之七十工資,又有一百五。
裡外裡,他們一家人的每月收入,已經能趕上旁人一年的工資了。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是一家三口在花十二個人的收入啊。
因此如果說1982年的時候蘇錦是還了舊債,把家裡的生活拉到了正常水平線的話。
那麼1983年對於他們家來說就是生活質量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大變化。
三轉一響,過豬年的春節之前,就給置辦齊全了。
去年5月份的時候,他們買了一臺冰箱好存吃食。
到了去年7月份的時候,他們又買了一臺洗衣機,用上了燃氣灶。
最終到了1984年的元旦,他們為了能從電視上看到春節晚會。
便又花了兩千塊錢,託邊建軍又從寧衛民手裡買了一臺松下彩電。
至此,他們出人意料的完成了其他家庭需要節衣縮食幾年才能達成的偉大成就。
不用說,這樣的人家放在旁人的眼裡,就是致富奇蹟啊。
蘇錦既有固定工作又有靈活的收入,對於小老百姓過日子而言,那怎麼花都夠了。
再加上他模樣不錯,白淨斯文,人品又好。
完全就是憑著自己一人的肩膀,把家庭重擔抗了下來,而且讓全家人走出了泥潭。
就衝這樣的本事,這樣的孝心,誰家把自己閨女嫁過來不放心啊?
沒的說,蘇錦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一直都被身邊的人看在眼裡呢。
所以在今年後半年,想給他說物件的人,那全是蜂擁而至。
什麼同事、鄰居、親戚、同學,甚至是縫紉社的一堆老孃們,迫不及待的要把一堆待嫁的老姑娘推薦給他。
什麼教師、工人、護士、郵遞員、百貨大樓的售貨員,都有,模樣真不錯的也不老少。
甚至蘇錦妹妹學校的音樂老師都對他感興趣,透過蘇繡打聽過他的情況。
那可想而知,突然變成了一個香餑餑,這樣的滋味多麼讓蘇錦心慌。
說實話,他不是不想結婚,不想搞物件。
可他實在不習慣這麼急茬,這麼實際。
就像攻關要完成一項特別緊急的任務,那樣的來。
所有的介紹人,好像都在轟著趕著要把他和另外一個不是很瞭解的人,儘快拴在一起去。
對於這件事,他往往最怕的場面,留下了心理陰影的情景,就是去女方的家裡見面。
要知道姑娘家害臊啊,往往會有許多的女眷陪同姑娘一起相看,少有一兩個,多能到三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