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寧衛民簡直是天底下最能佔便宜的人。
其實做到借雞下蛋還不算難,難的是像他這樣的滴水不漏,天長日久。
要知道,許多人雖然也善於藉助旁人的力量成就自己,但絕對到不了寧衛民這樣八面玲瓏,處處逢源的境界。
差距就在於大多數的人見著好處就不撒嘴,太急功近利了。
大概是因為這年頭我們的國人窮得太久了,或許也是重新啟動的私營經濟已經沒有了舊時商人的蹤跡。
現在涉足商海之人總是難以協調自己和旁人的利益。
本能的認可西方極其自私的一套——資本為王,贏家通吃。
卻不懂得經商就是做人,忘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而寧衛民恰恰相反,康術德的指點讓他貫徹通透了“和”字的重要。
他的商業追求就是好處均沾,人人有份。
她做事永遠都力求符合法、理、情,以此換得大多數人的支援與信任。
為了保證生意的安全,良性運作。
哪怕是一個看上去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只要是他商業中有用的一環,他都儘量不讓人家感到委屈。
這就讓他的商業經營完全成了一把皮笊籬。
就拿大年三十那天來說。
寧衛民和張士慧很快就熟悉了。
男人就是這樣。
沒利益糾葛的情況下,一顆煙,一杯茶,一起食堂吃頓飯,就能聊成談得來朋友。
當然,兩人也確實算投緣。
不但都比較能聊,愛開玩笑,甚至連個人情況也相差不多,
首先倆人年齡相仿,寧衛民比張士慧就小一歲。
其次,張士慧的父母卻都在大西北需要保密的軍工企業工作。
他是跟著奶奶長大的,如今就自己單奔兒一人兒在花市一間小房兒住著。
這讓他也有著明顯的獨立性,而且對家庭的感受與寧衛民無限趨同。
至於說到兩人明顯的區別。
只在於張士慧作為獨生子女,高中畢業後沒去京郊下鄉當知青。
他直接就來到了重文門賓館上班。
別看年輕,可如今已有三年店齡了。
另外一點就是,這小子戀愛談得比較早。
充分利用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把人生後半段兒的陪跑員給確定了。
以這年頭的保守風氣和普世道德觀而論。
只要雙方父母不反對,他跟那個夜班勾上的叫劉煒敬的姑娘,差不多已經能看成一家人了。
總之,寧衛民算是碰上了比較合拍的搭檔。
這夜班兒上的尤其舒服,沒有什麼是難以勝任的。
甚至在張士慧提議下,倆人還合計好了輪值分工的法子。
一人一天坐前臺值班,另一個打地鋪踏實歇著。
這樣一來,越發互惠互利了,夜班兒的舒適度直接實現了翻倍。
那不用說,從這樣的工作狀態中,寧衛民充分體會到了用鐵飯碗盛大鍋飯的美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