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半是月刊和半月刊,不如報紙每日刊發,銷量也比全國性報紙低得多。
可別忘了,這是因為雜誌售價比報紙高導致的。
實際上,這樣的雜誌不會被人輕易丟棄,那是要反覆翻閱,人手相傳的。
真實的讀者可一點不少。
其次,因為琴棋書畫詩酒花,原本就是一家。
這些刊物的讀者群也趨於統一。
幾乎都是興趣愛好廣泛,愛文藝調調的年輕人。
那喜歡,喜歡詩歌的人,自然很可能同樣喜歡養魚啊。
所以說,這些刊物的受眾群含金量很高。
反過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刊物特性,倒是限制了投放廣告的種類。
太商業化的東西和這些刊物風格相悖啊。
至少,《詩刊》裡,你整個電冰箱、電視的,就顯俗氣。
《美術》裡,你橫不能放個錄音機、手錶的廣告吧。
而神仙魚的繁育技術就完全不一樣了。
寧衛民琢磨出的廣告,帶著時尚和娛樂屬性呢,好像放哪兒都挺合適。
因此這也就意味著,或許他的廣告透過稽核或許能較為順利,廣告費也很可能會比在報紙投放要低一些。
…………
寧衛民事先考慮得比較全面,對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有所準備。
幸好如此,在幾家專業性較強,成立時間也較早的雜誌編輯部,紛紛給予他拒絕之後。
他並沒有因為幾次碰壁喪失信心,還保持著繼續嘗試的勇氣。
這才最終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雜誌,簽訂了他今生第一筆廣告協議。
實事求是的說,其實當時寧衛民第一次來到《現代青年》編輯部的時候。
還曾未開口,他的心就冷了一半。
因為這個刊物的辦公室實在太過陳舊了。
從光線到氣味,從氣氛到擺設,就跟到了年久失修的博物館似的。
而且不但舊,還很小。
整個編輯部裡外就兩個屋裡,僅有幾個七八張辦公桌,沒有單獨的主編辦公室。
一眼看去,屋裡還沒幾個人,只有兩三個戴眼鏡的老頭兒和老太太在辦公。
甚至當寧衛民提出要做廣告時。
竟然會被一位接待他的老編輯,誤認為他要等遺失宣告或尋人啟事之類的東西。
總之,給人的感覺,這樣的辦公地點根本不符合一份反應青年人工作、生活、情感刊物的正常定位,很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