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黑得早。
傍晚五點半,被落日染上昏黃的京城街道充斥著下班人流。
路邊的電線杆已經早早亮起星星點點的路燈,為迎接夜色提前做好準備。
“壇宮”因為就在天壇北門的對面,這裡雖然不算什麼繁華路段。
但由於大批遊客在天壇公園閉園之前,不斷從園裡湧出來。
或等人,或等車,或取車,或尋地吃飯,都聚集在公園門口的這條路上,仍然造成了一定的交通阻塞現象。
江浩、吳深、李**坐在一輛吉普車上,真是費了不少力氣,才成功穿越人流擁擠的障礙,找到了“壇宮”門前。
結果找地兒停車又費了不少的事兒。
敢情儘管此時,“壇宮”一樓的點心店,也就剩下一些簡單粥水供應,連老面饅頭都賣光了。
但由於從上月中旬開始,點心店新增供應了幾種冬季專有的滿族風味食品“拉拉粥”、“芸豆碴子粥”和“小肉飯”,引得四九城各處的滿族同胞爭相傳告,聞風而動。
許多人不顧路途遙遠,就專奔這新增添的特色吃食而來。
別處是真沒有的賣啊。
所以點心店的買賣到這個時候,仍然火得一塌糊塗,依舊排出老長的隊去。
何況二樓也開始迎接來吃晚飯的賓客了。
劉師傅的一個徒弟已經開始給一籠剛出鍋的白麵饅頭印紅喜字兒了。
另一個徒弟也在把剛剛蒸好的“鴛鴦扣”一碗一碗底往外拿。
眼瞅著用不了一會兒,這兩樣東西就得往屋裡準備開席的桌上端了。
喝夠了茶水的劉師傅也繫上圍裙抄起了鐵鍋大勺,開始熱鍋下油,準備正格的耍手藝了。
只聽“刺啦”一聲響,灶火升騰啊!
這裡的種種,都預示著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而直到這時,鏡頭才有必要真正轉向主家的屋裡來。
邊家老兩口此時都穿著體面的新衣,很乾練地在人群裡忙來忙去。
他們和眾位親朋說著笑著,一起算計著時間,等著迎親的隊伍的歸來。
可也不知怎麼了,邊大媽看看屋外頭明亮舒展的藍天,又看看窗戶上的大紅喜字,再看看嘴裡不住說著吉祥話兒的親人朋友街坊們。
突然間,就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淚。
好在在滿屋子人的錯愕裡,還有米嬸兒和羅嬸兒懂得老太太的心。
這倆老鄰居很能理解她身為母親的心情。
於是一個遞過來一塊手絹,一個扶著連聲安慰,也都陪著邊大媽紅了一雙眼圈。
羅大嬸兒唸叨,說邊大媽這幾十年把倆兒子拉扯大了,實屬不易。
米嬸兒也勸,說如今苦盡甜來,總算熬出來了。
邊大媽緊著更正,說還不算全熬出來,她還有一個二小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