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任何人或事,都沒有絕對的完美。
寧衛民的開業慶典也一樣。
哪怕他想的再周全,也難免有所疏漏。
這不,與大部分客人的興高采烈、滿面春風相比。
今天有兩位客人就成為了例外,感到受到了輕慢,是真心有些不快。
他們就是頤和園聽鸝館飯莊的代表——副經理池國維。
以及仿膳飯莊的代表——副經理嚴宏。
這兩位年歲差不多,工齡差不多,履歷也差不多。
都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在各自的單位工作了十幾年,一步步由服務員提拔起來的基層幹部。
而且說起來,他們還都是1982年的離退休政策出臺之後,獲得提拔的同一撥業務骨幹。
所以透過參加區服務局飲食服務公司的各項會議,他們倆早就是老熟人了。
但就是因為背景和條件太接近了,他們也成為了各種獎項評選和業績評比的競爭對手。
彼此面和心不和,才是他們彼此關係的真正寫照。
哪怕今天在這裡相會,他們見面,也一樣是相互點頭客氣幾句,就沒了話說。
寧衛民和張士慧很快就熟悉了。
男人就是這樣。
沒利益糾葛的情況下,一顆煙,一杯茶,一起食堂吃頓飯,就能聊成談得來朋友。
當然,兩人也確實算投緣。
不但都比較能聊,愛開玩笑,甚至連個人情況也相差不多,
首先倆人年齡相仿,寧衛民比張士慧就小一歲。
其次,張士慧的父母卻都在大西北需要保密的軍工企業工作。
他是跟著奶奶長大的,如今就自己單奔兒一人兒在花市一間小房兒住著。
這讓他也有著明顯的獨立性,而且對家庭的感受與寧衛民無限趨同。
至於說到兩人明顯的區別。
只在於張士慧作為獨生子女,高中畢業後沒去京郊下鄉當知青。
他直接就來到了重文門賓館上班。
別看年輕,可如今已有三年店齡了。
另外一點就是,這小子戀愛談得比較早。
充分利用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把人生後半段兒的陪跑員給確定了。
以這年頭的保守風氣和普世道德觀而論。
只要雙方父母不反對,他跟那個夜班勾上的叫劉煒敬的姑娘,差不多已經能看成一家人了。
總之,寧衛民算是碰上了比較合拍的搭檔。
這夜班兒上的尤其舒服,沒有什麼是難以勝任的。
甚至在張士慧提議下,倆人還合計好了輪值分工的法子。
一人一天坐前臺值班,另一個打地鋪踏實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