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寧衛民如此期待,確定了他對自己的話感興趣,並不嫌棄自己講的這些枯燥乏味。
“張大勺”的情緒顯然又高了一些。
略一整理語言,便越發通暢地講述了下去。
“咱們再來說說宮廷風味的烹飪特色。京城唯一能談得上地方風味的就是‘口子廚’,這你應該也知道。不夠這種跑大棚的廚藝難談精緻。尤其在京城成為國都之前,菜色既少,烹飪手段也粗糙。就如同河北省大部分地區一樣,實在難以登堂入室。”
“所以明成祖的宮廷廚師大部分都選用了山東人,山東烹調因此遍及宮廷和民間。到了清朝,也仍舊原封不動的承襲了明朝宮廷的飲食習制。那麼毫無疑問,宮廷風味裡排第一位的就是魯菜風味。
“而第二就是說滿族原有的烹調了。滿族起源於久遠的遊牧生活,牛、羊、雞等禽獸肉是其日常飲食的原料,烹調方法多以燒烤和燉煮為主。”
“清朝入主中原之初,對飲食還不大講究。但乾隆朝時開始重視起來。由宮廷廚師對滿族飲食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一種獨特的風味美食並保留到現在。也就是現今京城著名的羊肉菜。”
不為別的,這舉動太近乎點兒了。
寧衛民是怕院兒裡的熟人看見了,回頭說不清。
萬一被米師傅和米嬸兒看見,那更得要了親命了。
不過話雖如此,可一聽了米曉冉說的話,連寧衛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米曉冉此舉還是有必要的。
因為他的新業務惹出了麻煩,還真的不好讓別人知道。
就剛才,居然有個男拿著一份兒《現代青年》的雜誌,按著上面廣告登的地址找到扇兒衚衕2號院來了。
還好見院裡人來人往,還貼著喜字兒,這位沒敢冒失進院。
只待在院兒外頭,跟往來的人打聽,院裡是不是住著個叫寧衛民的。
更巧的是,米曉冉剛才去上廁所了。
回來的時候,她正碰上這位跟3號院的人提寧衛民的名字,也就把事兒給攬過來了。
這位還真實在,米曉冉一問,他就一五一十把自己來意說了。
聲稱他養了五年神仙魚了,就沒聽說過有人能人工孵化神仙魚的。
看了廣告雖然很動心,可不知真假,很想和寧衛民當面交流一下。
如果技術屬實,他才願意付錢……
嘿,瞧這事兒鬧得,居然來了一位實地考察的,有多懸還用說嗎?
也就是米曉冉碰上了,真要是換個人接待的,那後果簡直不可想象。
就憑今兒這特殊情況,2號院兒裡這麼多人,一旦宣揚出去。
寧衛民用養魚技術在雜誌上賣錢的事兒,恐怕不到下午就能傳遍整個扇兒衚衕了。
不用說,寧衛民如今還能坐得住嗎?
他完全按捺不住地帶著惶恐站了起來。
連“謝謝”都顧不上說了,就急切地問米曉冉人在哪兒呢。
可米曉冉一個字也沒說,只是自顧自走到門口,然後衝寧衛民招了招手,讓他跟上來。
好嘛,那張俏臉上帶著幾分得意又有點狡黠的神情。
一瞬間,竟讓寧衛民想起了京劇《西廂記》裡衝張生招手的小紅娘。
&n同時浮現於他的腦海。
“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我步步行來你步步爬。”
“放大膽忍氣吞聲休害怕,跟隨我小紅娘你就能見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