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建國之後頭一次,人們感到生活成本在持續性的一日高於一日。
可這在未來,那就是天天都在發生的事兒啊。
他寧衛民什麼沒見過啊?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
哪一樣,不比眼下這漲勢兇猛啊?
就連他喝穿越的那頓酒飯,桌上一盤紅燒肉,成本都過百了,不也該吃照吃嘛。
說白了,他根本不在乎眼下這小白菜漲個幾分,肉貴上幾毛的。
這全是小打小鬧,老百姓早早晚晚會適應的。
何況反過來說,他寧衛民又是靠什麼吃飯的啊?
作為一個來自未來,立志靠投機生髮暴富的人。
當然體制越放鬆,價格越靈活,於他越有利了。
他真正無法適應的,倒是剛穿越過來時,那種嚴絲合縫,一點空子都找不到的社會環境。
說真的,要不是當時身邊幸好有個康老頭,能指點他去東郊垃圾場討生活。
別說他沒有絲毫辦法抓住從身邊溜達而過的猴票了。
光每天去哪兒弄柴米油鹽,怎麼填飽自己的肚子,就夠他發愁的了。
而現在這社會環境,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物價一鬆動,感覺幹什麼都好說了。
就拿吃早點舉例,他剛回來那陣兒,沒糧票的話,人家當真不賣。
不是人家死性,是制度死性。
不收糧票店方沒法入賬,也沒辦法進糧油。
現在就靈活多了,有點市場經濟的意思了。
錢能頂糧票用了,如果身上沒帶夠,只要肯加點錢,一樣可以買。
另外,儘管回城知青越來越多,公交車越來越不好擠了。
可這對寧衛民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知青返城,暫時難找到工作,這必然給許多家庭帶來了額外經濟支出。
時間一長,再加上物價的變動,很多家庭就受不了了,不得不把家裡值錢東西送到信託商店。
像二手全鋼男表一向是信託商店的熱門貨。
原本寧衛民想買比較新的,不是很容易,只有較大的信託商店才可能見著。
特別是像滬海牌、京城牌、雙菱牌這樣的一類全鋼手錶,那更得碰運氣。
但現在隨便街上一家信託商店,少說也有六七隻適合翻新的一類全鋼手錶可供他挑選。
甚至還能見到浪琴、歐米伽、勞力士、梅花、西馬、羅馬、大英格、百浪多……諸如此類的進口表呢。
還有外匯券這東西,更是萬能的解決貨源渠道。
只要捨得花錢兌換,無論什麼稀罕東西都能從友誼商店買到。
所以市場上可供寧衛民選擇的貨源也越來越豐富。
他不但足可以供得上那幫盲流子的需求。
甚至他都琢磨好了繼續忽悠盲流子們的套路了。
那就是繼續進行消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