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家今天的酒席一共設定了六桌。
邊大爺老兩口的屋裡兩桌,新人屋裡一桌。
這都是招待一對新人領導、親人、同學的主場。
而康術德的小屋和米家也設了三席,那自然是客場了。
用來招待其他院裡鄰居,和新郎新娘的普通同事們。
必須得說,這一天,劉師傅是大顯身手啊,婚宴上的菜碼還真不負大家的期待。
首先菜色編排得就夠豐盛。
每桌涼熱都有,一共十二道菜。
冷葷是,午餐肉、涼拌腐竹、雞絲涼皮、五香鵪鶉蛋。
熱菜有,鴛鴦扣(芋頭扣肉)、木樨肉、賽螃蟹、醬爆雞丁、幹炸丸子、茄汁蝦仁、虎皮肘子、栗子白菜。
主食就是兩大盤兒的喜字饅頭。
再加上早早用涼水冰湃好的“五星啤酒”、“北極熊”汽水、和管夠的紅星二鍋頭。
這頓席面,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全齊了。
當然,和三十年後沒法比,可問題是這年頭的物資多麼匱乏啊。
票證制度尚未取消,小老百姓家能搞到這些已經很不易了。
而最關鍵也是重要的是,劉師傅的手藝是真正的高超,那是實實在在師徒相傳的手藝。接下來的鏡頭呢?
那恐怕得指向臨時大棚裡廚師們的灶臺上。
因為在我們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裡。
實在沒有什麼情景,能比人間煙火更能貼切體現咱們老百姓生活內容與審美情趣了。
在那五顏六色,分門別類,堆得跟小山一樣的蔥薑蒜、各色菜蔬和雞鴨魚肉的新鮮食材中。
劉師傅的一個徒弟已經開始給一籠剛出鍋的白麵饅頭印紅喜字兒了。
另一個徒弟也在把剛剛蒸好的“鴛鴦扣”一碗一碗底往外拿。
眼瞅著用不了一會兒,這兩樣東西就得往屋裡準備開席的桌上端了。
喝夠了茶水的劉師傅也繫上圍裙抄起了鐵鍋大勺,開始熱鍋下油,準備正格的耍手藝了。
只聽“刺啦”一聲響,灶火升騰啊!
這裡的種種,都預示著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而直到這時,鏡頭才有必要真正轉向主家的屋裡來。
邊家老兩口此時都穿著體面的新衣,很乾練地在人群裡忙來忙去。
他們和眾位親朋說著笑著,一起算計著時間,等著迎親的隊伍的歸來。
可也不知怎麼了,邊大媽看看屋外頭明亮舒展的藍天,又看看窗戶上的大紅喜字,再看看嘴裡不住說著吉祥話兒的親人朋友街坊們。
突然間,就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淚。
好在在滿屋子人的錯愕裡,還有米嬸兒和羅嬸兒懂得老太太的心。
這倆老鄰居很能理解她身為母親的心情。
於是一個遞過來一塊手絹,一個扶著連聲安慰,也都陪著邊大媽紅了一雙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