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辦事從不耽誤工夫。
才吃過了槐花懶龍,第二天一早,他就又主動邀約天壇園方的幾位主要領導,以及喬萬林和其頂頭上司一起去吃宮廷大菜去了。
要說起來,從家常飯菜一步就邁到了頂級的山珍海味的水平,這懸殊是有點大。
而且他抽不冷子就冒出這樣一個“實地考察,吃飯取經”的主意。
對旁人而言也確實有點倉促,讓人措手不及。
畢竟京城人在請客吃飯的事兒上是最在乎禮節禮貌的嘛。
俗話說,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招呼的只能算是現提摟。
可問題是,像這樣的“緊急公務”,那是宛如二師兄升任“淨壇使者”一樣的美差啊。
誰也逃不過這種誘惑,這是人的本性。
絕沒有人不願意推掉手裡的事兒去盡力配合的。
尤其按照常理來說,哪怕是天壇園方和服務局的幹部,也無緣品嚐那些常人只得耳聞,貴得要命的東西。
或者說,他們的職務和級別決定了他們所能參加宴飲的水準,頂多也就是便宜坊、老正興、都一處、一條龍這樣普通館子範疇而已。
1978年之後,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
共和國帶著剛剛擺脫禁錮的喜悅,沐浴在新時代的光輝裡。
只是儘管社會大體環境在持續不斷的好轉。
但也並非所有人的日子,都能於第一時間扭轉頹勢,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別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麼,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裡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可即便是這樣的可憐人,也仍舊不是最糟的情況。
說白了,就像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的“比慘”段子一樣,那才叫造化弄人哪!
這可不是胡說八道,現實生活裡,真有這樣的事兒。
別處不提,就說京城煤市街扇兒衚衕2號院的一老一少吧。
他們就屬於這樣狹路相逢的兩個倒黴蛋。
老的叫康術德。
1918年生人,祖籍津門靜海。
少年時逃荒來到京城,後以“打小鼓兒”為業。
由於舊時年月裡,京城只有兩個行業最來財。
一個是吃瓦片的,另一個就是古玩行。
康術德不但在京城娶了媳婦,還買了房子。
實際上這扇兒衚衕2號院,他就是房東。
只是時代的更迭,卻讓人生的方向很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