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說呢,就這份兒禮送的,他絕對是賺大發了!
雖然街道辦事處的級別是小了點,可那也是政府的基層機關啊。
僅僅花了這幾百塊錢,便能獲得整個街道辦上上下下的好感,能買到一級權力的鼎力相助,難道這便宜佔得還小啊?
再不知足,他寧衛民簡直都不是吝嗇小氣了,而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
至於這件事中最關鍵的一個核心問題。
為什麼寧衛民就能用這麼低的價錢就拿到紅聯廠的貨?
為什麼他就可以不受紅聯廠相關制度規定的五折限制
其實其中的訣竅特簡單,全靠一句老話啊——制度是死的,可人是活的!
既然任何制度都是靠人來制定和執行的,那變通一下,找個空子鑽一鑽就好了嘛。
確實,按照相關規定,作為服裝生產企業,庫存積壓產品只能按五折發賣。
可同時,對於產品因為意外而破損,企業在處理程式上卻有著充分的自主權。
這就是說,只要紅聯廠領導首肯,願意籤個字,把一部分產品認定為意外損耗。
然後打個報告,走個程式,就可以徹底銷賬了。
即便是這批產品變得一錢不值,也沒人會真正為此負責。
這點經濟損失對接外單的紅聯廠根本不算什麼。
用企業接外貿訂單的利潤背下來就可以了。
說白了,其實這就是一場文字遊戲。
跟寧衛民在齋宮一開始用優惠的噱頭、搭售的方式,來賣工藝品,道理是一樣的。
總價不變,只要在專案上和數量上做點花頭就好了。
這一項多報點,那一項少報點,最後一平均分攤,價錢也就下來了。
還有瑕疵品呢,價格能低至三折二折,但這又是另一說兒了。
這就是寧衛民最終以低得不像話的均價吞了全部的庫存品和瑕疵品的真正原因。
不能不說這法子簡直太順理成章了!
不是鬧耗子了嗎?
那報損就是合情合理的事兒啊。
再說了,庫裡擱置的時間久了,也難免潮了、黴了、糟了,這都是可能的。
反正庫存衣服,究竟是不是達到破損標準,還不是廠裡一句話的事兒嘛。
這樣的內外達成共識的交易,根本不會有什麼人去質疑或去責問。
要不怎麼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呢?
只要賬面上過的去就行啦!
不過說起來,這筆意外的大生意能夠談成,最讓寧衛民感到欣喜和痛快的。
其實倒不是紅聯廠非常順利就認可了他出的主意,同意就這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