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已經能稱得上天時、地利、人和俱全了。
更何況對比津門傳統餐飲業,汪大東帶來的異國風味的食品,以及國際化的餐飲模式和經營方式,還有著難以匹敵的先進優勢。
他們的買賣又怎麼可能不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在缺乏對手的市場環境裡大獲成功?
這話並不過分。
因為我們不能不承認,此時全國的國營飯館都有著極為相似的三大頑疾弊病。
一是價格高。
正經的一頓酒席能頂一般人小半個月工資。
二是服務態度不好。
服務員跟大爺的,全是一副愛吃不吃的態度。
三是飯館少、顧客多。
往往真等吃上了,飯點兒也過了。
在這種背景下,西方運營模式的快餐廳反過來也有擁有了三大優勢。
首先,快餐快餐,顧名思義,就得快啊。
加工機械先進,生產過程快、服務效率高、菜品質量穩定。
顧客從點餐到就餐只需等上三、四分鐘即可。
汪大東給餐廳定下的服務準則也是“快捷、廉美、親切”。
店員統一服裝,服務熱情,要求禮貌用語。
開票的服務員全部用電子計算器算賬,又快又準。
二是店面風格和用餐方式新穎。
比照著美式風格裝修改造好的快餐廳,廚房在樓上,餐廳在樓下。
一共八十個座位,擺滿一排排桔黃色座椅。
餐廳裡光線柔和,常常播放背景音樂,還有洗手間,冷暖氣機。
顧客進門需要先在樓下的櫃檯處排隊點餐,再回到座位用餐。
甚至牆上還掛著一個霓虹燈小招牌,寫著“我愛小費”四個字。
當然,這玩意的裝飾意義肯迪大於實際意義。
我們的國慶,是沒什麼人真會因此慷慨解囊的。
三是價格適中,薄利多銷。
汪大東充分考慮了大陸公民此時的消費能力,以及當時的津門還不具備做西餐條件的條件。
最終做出了暫時只提供簡單的炸雞塊、幾種三明治和漢堡包的決定。
這點可以說與寧衛民經營齋宮咖啡廳的策略不謀而合。
兩三元一個的三明治、漢堡包套餐,或是三四元一份雞塊套餐,剛剛好夠得上此時國人的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