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想維持生存才採取的行動,結果反成了要自己命的方式。
如果他真的這樣死去的話,那麼到了陰曹地府,他也會成為小鬼兒們眼中的笑料吧?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正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以漁。
邊建軍的建議,給了他一個走出生活困境的希望,給他提供了一個脫離惡性迴圈的可能。
往前看,他的路已經並非全然一片漆黑,而是有了光。
哪怕微乎其微……
下面的進展相當順利。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蘇錦已經把這輩子該受得苦都嘗過了。
老天爺對他已經膩煩了,懶得再耍弄他了。
又或是邊建功是他命中該著的大貴人,專是為了一個適當的把他從泥潭徹底裡拉出來的。
蘇錦去縫紉社打零工的事兒,只隔了一天,邊建軍的迴音兒就來了。
不但聯絡好了蘇錦進縫紉社做工的事兒,而且也確實從居委會預支三十塊工錢給他。
就這樣,又過了五天,等到縫紉社開張大吉之後。
蘇錦正式加入縫紉社,成為了首批二十二名臨時工中的一員。
當然了,既然是臨時性的零工,時間就是完全自主的。
下了班只要有空,隨時可以到縫紉社去做活。
所以蘇錦為了多掙點錢,去打零工的第一天,他從澡堂子一下班就急匆匆的去副食店賣菜,然後往家趕。
給父親和妹妹做好了飯菜後,自己又用飯盒帶了一些飯菜。
他就捲上了父親當初做裁縫的工具,奔了縫紉社。
至於寧衛民租下的那個小院,三間門面房就是暫借給縫紉社的地方。
由於這幾間房臨街,不但出入方便,且每天有較多的時間能照進太陽。
照明條件和保溫條件都是最好的。
而且考慮到大多數人都是正常班次,晚上來幹活的比較多。
寧衛民還出錢讓工人給房頂上的日光燈管增加了一倍,且給每個工作臺配了一盞綠色的小檯燈。
這樣的工作條件,讓初來乍到的蘇錦一看就滿心歡喜,遠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他當然懂得,幹裁縫是最費眼力,必須有充足的照明,才能得心應手。
只可惜世上的事兒永遠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情況。
美中不足的是,這三間房的面積不大,都加起來也不過六十平米左右。
從這頭到那頭擺了一長條木板臺子,靠牆多半圈擺著街道東拼西湊搬過來的縫紉機。
再加上一張統計管理人員的辦公桌,和大家的凳子,能夠給大傢伙活動空間就幾乎沒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