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人,確實存在!他就是張士慧!
有幸遇到寧衛民,且緊緊抓住了機會的張士慧,在1982年的5月,終於迎來了自己和劉煒敬的婚期。
透過一場堪稱超豪華,近似於完美的婚禮,他非常榮幸的成為了八十年代京城的當代神豪!
他和劉煒敬的婚事,不但帶給了自己家人驚喜,帶給了領導同事震驚,完成了他自己當初的心願和夢想。
也因此變成了被身邊許多人所敬仰、所羨慕的偶像!
如果用一個恰當的比喻,形容一下這種如同火箭橫空,閃亮人雙眼的效果的話。
其實說起來有點像是日本的索尼公司,本月剛剛在共和國最著名商業大街王府井的南口,佇立起的那個廣告牌。
那個高度大概有四米多,寬大概六米多,非常龐大的廣告牌,幾乎把所有索尼公司生產的現代家電都羅列其上。
讓所有經過這條大街,這個路口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抬頭仰望。
並且幾乎每一個看到這個廣告的人,大約都會心情澎湃,在心裡做起一個幾乎相同模式的美夢。
就是希望他們自己未來的生活,會被這個廣告牌上那些時髦又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重新塑造。
總之,張士慧對他身邊的人來說,就起到了類似這個索尼廣告牌的作用。
他一樣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最標準的幸福範例,堪稱“極品標本”。
這話絕不誇張。
因為張士慧和劉煒敬婚事的優越性,是透過方方面面來體現的。
如果拿他們和當代其他人的婚事做個直觀的對比,就能輕易發現這種差距有多麼龐大,絕對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
首先來說傢俱問題。
這個年頭的新人,大都不滿意傢俱店暗淡的日光燈下粗糙而土氣的棕紅色傢俱。
價格貴,還要傢俱票,又不好看。
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會選擇請木匠到家裡來做傢俱。
七十年代初,曾經時興過“三十六條腿”。
隨著時間推移,這“腿”越來越多。
幾年功夫變成“四十八條腿”,後來又成了“五十六條腿”。
而之所以腿兒的數目沒再漲下去,是因為這些腿兒都要建立在住房基礎上的。
八十年代卻因為人口增多,城市住房日益趨緊,傢俱流行式樣一下大變,組合式傢俱開始風行。
若干個方方的箱子,可以放在一起,也可以隨便搬動組合更新。
顏色則是捷克式傢俱的顏色,清水蠟克,或者極淡的黃色。
不用說,打傢俱需要木料、纖維板、水膠、油漆、鐵釘等等十幾種物料。
還得請木匠,要地方,好煙、好酒、好飯的伺候著。
這裡頭牽扯的事兒瑣碎極了,麻煩極了。
光準備材料和木料,所需的肉票、油票,就夠讓主家頭疼的,而且最後也未見得能節省多少錢。
但偏偏不做又不行,這是這年頭青年男女結婚的基本配備。
如果誰要結婚沒有組合櫃,那他的朋友們準會在私底下議論。
“這是最基本的東西啊,哎呀,連套組合櫃都沒做,窮成這樣還結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