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樣脫離了傳統,顯得很誇張。
說句實話,在寧衛民看來,大師在西方時尚界的聲譽主要是得益於探索服裝風格中,他經常能夠打破想象力界限,才會受到同行認可和追捧。
要不是恰逢其時,我們共和國在個人美上被封禁的太久了。
在驟然開禁後,國人下意識都熱愛標新立異的奇裝異服,越誇張越愛。
皮爾卡頓的衣服能否開啟國內市場還真是未知數呢。
反正照寧衛民的認知和審美來說,“PC”的女裝只適合於舞臺,但距離現實卻有些遙遠,商業價效比並不高。
他當然不願意自己下屬也都跟公司裡那些姑娘們一樣,變成張牙舞爪,翩翩飛舞的妖精。
即便亂花漸欲迷人眼是一種妖冶美。
但能肯定的是,這樣的張揚打扮,怎麼也不像賣衣服的了,就更談不上什麼服務。
寧衛民是需要他的員工漂亮,可更重要的也要保持低調和莊重。
更何況“PC”的女裝是成衣,本身在國外就是平民化的時裝,以款式取勝而非質量。
那又能穿多久啊?
天天上身的話,幾個月就得換上一套新的,那又是多少成本?
反過來,寧衛民用“造寸”的裁縫師傅,給姑娘們量體裁衣可就不一樣了。九餅中文
要知道,京城向來就有“男裝去雷蒙,女裝要造寸”的口碑。
就是因為這兩家店曾經承攬了領導人的全部製衣任務。
六十年代之前,我們領導人的衣服和幾任第一夫人的著裝,只出自這兩家店。
像如今正紅的‘紅都’,那僅是後起之秀。
完全是因為“運動”把“雷蒙”給封了。它才有機會接過為製作男裝大旗。
所以說,光憑這“造寸”的手藝就值錢。
寧衛民堪比出國人員置裝費的投入註定不會白花。
從合身上,那就比直接傳皮爾·卡頓的衣服高出一籌。
再加上1980年,我們的民航剛剛脫離了空軍,空乘人員的制服因此變得更漂亮了。
寧衛民又在款式和顏色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動。
他要求裁剪更修身,還把制服的藍色變成了黑色。
最後又按照未來的搭配模式,給每個姑娘配了兩條皮爾·卡頓從共和國製造出口歐洲的絲綢紗巾。
毫不誇張的說,這樣的衣服,是真能穿出奢侈品的味道來了。
甚至比真正的空乘人員還像空姐呢。
很有點日系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