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卡頓陳列室開幕式之後,寧衛民並沒有就這麼離開天壇的齋宮。
而是留了下來,繼續當起了臨時館長。
因為一方面,用太監值守房改成的咖啡廳是細活兒,至少還得多半拉月才能幹完。
隨後還得進相應的電器裝置,安裝取暖鍋爐和外線電話什麼的,才算是完善了硬體設施。
另一方面,皮爾·卡頓公司委託“外服”又招聘了十二個形象還過得去的應屆高中生。
希望由自己人來逐步接手室內的導遊和管理工作。
那這些姑娘當然就得參與公司培訓啊。
什麼基礎英語啊,儀態儀表,工作程式,服務標準什麼的。
正好,寧衛民過去就是從事服務業的,又參加過模特訓練,還懂英語。
那麼由他來充當培訓老師,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宋華桂跟國家美院和工藝美院,雕塑系師生已經順利談妥了藝術雕塑展徵集作品的事兒。
寧衛民還需要為這些參與創作的師生提供方便,負責協調場地。
要知道,由於長期以來,我們城市發展幾乎陷於停滯,雕塑系已經成了美院裡最雞肋的專業。
這些學雕塑的大學生基本上毫無用武之地。
他們畢業後的“出路”是很窄的,大多數人都不能以本專業為職業。
那麼皮爾·卡頓公司這次想要出資舉辦一次藝術雕塑展,對兩個美術院校雕塑系的每個師生來說,無疑是一次非常難得,能夠把個人才華展現給公眾的好機會。
兩個美院六十七名師生一聽說這個事,就非常重視,相當踴躍。
特別是皮爾·卡頓公司財大氣粗,實力雄厚,為這次比賽設定的獎金也著實不菲。
一等獎有一千元,二等獎八百元,三等獎六百元。
從第四名到第十名的優秀獎也有二百元。
甚至美院教授只要把作品送去參展,就有五百元邀請金拿。
那可以說全體師生欣喜若狂都不為過,所有人的積極性一下就被徹底調動起來了。
許多人都是摩拳擦掌,勢必要全力以赴,藉此名利雙收不可。
於是就有不少學生,提出希望能夠現場來製作的要求。
好最大的程度,讓自己創作的作品與環境相融合。
此外,還能借此免掉搬運時的麻煩,以及參展作品因此損毀的意外。
說實話,寧衛民恐怕是最能夠理解這些師生心情的人了。
因為沒人比他更清楚,這年頭國內的藝術家是多麼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