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9月份,實在是個美好的月份。
這個月,氣溫開始有了明顯下降,霍欣的腳傷徹底痊癒。
米曉冉和劉煒敬都因為英語比賽成績優秀,以及“舉報寧衛民”的功勞,工資待遇正式提了一級。
而且正如寧衛民所預言的一樣,海峽兩岸的關係也開始破冰。
9月底,葉帥透過國家新聞通訊總社正式發表了著名的“葉九點”,以體恤同胞血脈親情的積極態度將了海峽對面一軍。
這讓海峽對面民聲鼎沸,倒逼著寶島當局不得不放開口子,允許寶島同胞回大陸探親。
就這樣,兩岸貫徹了三十餘年,彼此嚴防死守的敵對政策,終於開始鬆動。
行動是迅速的,或許幾十年的相隔實在是每個人難以承受之痛。
共和國國慶過後不久,京城的街頭,就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從海峽對面回京探親的人。
這些人儘管鄉音已改,京城話已經說不利索了,但他們滿含著熱淚尋根之舉,卻仍然能證明他們的血脈依舊和這個古都,這片土地相連在一起。
不用說,為這樣的局勢變化,康術德簡直高興極了。
老爺子專門找了一天弄了一小罈子紹興老酒,還弄了點五芳齋的滷味。樂呵呵的和寧衛民一起開懷暢飲。
既算是慶祝,也算是獎勵他料事如神。
而寧衛民是屬於得便宜賣乖的主兒,坐下白吃他不說好。
酒剛一開啟,就訕臉跟師父來勁。
說老爺子摳門,請客還不捨得買點好酒。您就是不買瓶茅臺吧,哪怕來瓶通州老窖或者華都呢,也比弄這點兒料酒來喝強啊。
嘿,哪兒知道剛說完就慘遭打臉。
康術德對他的話鄙夷極了,說“你懂個屁。好菜得配好酒,這南味菜餚,就得喝南黃酒才對味兒。”
“還茅臺呢?告訴你,燒酒之所以在建國後盛行,只是因為價廉,省糧食。”
“要倒退幾十年年,上等宴席必須配黃酒。因為只有黃酒的醇柔口感,才能品出菜餚的精緻。”
“什麼茅臺和汾酒都上不了筵席。你呀,真沒見識。”
“我這可是女貞陳紹,頂好的南黃酒。你知道我費多大力氣搞來的。就這一罈子,過去能換五十斤茅臺。”
別說,寧衛民一嘗才知道,果不其然啊。
這酒色澤紅得發亮,酒味聞著濃郁芬芳,喝在嘴裡鮮美醇厚。
把他對黃酒的固有印象完全打破了,和什麼料酒絕對是兩回事。
為此,他就有點不好意思了,很誠懇地表示出自己的欣賞。
“哎,老爺子,沒說的,您才是喝酒的行家啊。這酒是不賴啊,不苦不澀挺香啊,沒半點辛辣,喝著簡直是和東洋清酒差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