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什麼毛皮大衣、照相器材,腳踏車等物品,或是木器傢俱。
生活裡用不上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往信託商店裡送。
要是再聚焦於琉璃廠這“專業”的京城古玩一條街來看呢,分得就更細啦。
文物商店下屬的韻古齋,那是金石陶瓷門市部。
萃珍齋是近代陶瓷門市部。
慶雲堂是歷代碑帖門市部。
寶古齋是歷代書畫門市部。
還有萃文閣刻字社,那是專營圖章用料的。
而文物商店體系之外的商店,那只有美術出版社下屬的容寶齋和京城畫店,才有自行收購銷售字畫的權力。
怎麼樣?複雜不復雜?
那想想看,一般的老百姓哪兒懂得這個啊?
特別是頭一次想賣東西的主兒,肯定暈頭轉向分不清啊。
一旦興沖沖的抱著東西來了琉璃廠,十個裡肯定有九個會發現找錯了地方。
而這種情況是賣不出去的,絕對會被店員拒之門外。
遇著態度好點的,興許人家還會告訴你應該去哪兒賣去,找哪家商店。
碰上心情不好的擰喪種,一句“不收”,就能打發了你。
你著急?愛急不急。
反正你的難處又不關他事。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賣主兒往往就會因為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不得已把東西低價甩給信託商店了事。
或是負氣直接賣了廢品。
當然,若干年之後,他們也必定會對自己當初的草率行為,更加的追悔莫及、痛惜不已。
那要是有懂得商店區別的,又或是運氣好的,直接就找對了地兒呢?
也並不一定就能順利達到目的。
因為下一個關鍵,還得看你帶沒帶著戶口本。
文物商店當然不能見著一個東西,認為不錯,隨隨便便就花錢收下的。
萬一是偷墳掘墓或是盜竊而來的賊贓又該怎辦?
因此商店有規定,只有帶著戶口本的人才會接待,以便追溯貨源。
說白了,來文物商店賣東西就跟去醫院看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