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同步,寧衛民的事業線也同樣的順風順水,蒸蒸日上。
要知道春節近在眼前,這樣的年關時節,原本就不可能生意不好。
許多人都對高檔菸酒有著強烈的需求。
特別是那些來京的旅客們,除了身負著給領導、同事和朋友代買商品的任務。
往往自身也有給家人帶禮物的需求。
再加上貨幣除了給人自信心的作用,還有使人腦瓜開竅的作用。
張士慧突然間領悟了人際關係是可以轉換成金錢的道理。
他和劉煒敬也開始從各自的熟人朋友中開始挖掘客戶。
因此1981年1月份,他們所創造銷售業績,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增長。
銷售額足足比去年最後一個月增長了一倍。
而利潤上的增長幅度更高,差不多都有一倍半了。
完全可以說,寧衛民設計的這種以友誼商店為依託,壟斷性的奢侈品批發的盈利模式。
就此徹底開啟了局面,進入到了一種極為良性的運轉過程中。
別看才仨人弄這事,可已經不是“小鼓搗油兒”了,是真正的成長為一頭可以不斷產出巨量現金的奶牛。
毫無疑問,對於張士慧和劉煒敬的自發性成長,寧衛民當然是異常驚喜的。
他相信如果保持住這樣的勢頭,這麼一年幹下來,他自己從中弄到手五萬塊利潤是絕對沒問題的。
而更讓他有點未曾想到的是,張士慧和劉煒敬的人品相當優秀。
倆人竟然主動縮減了他們自己的分成比例,最多隻肯拿六成,非要把四成的利潤給他。
這樣一來,他自己靠暗賬吞錢的行為,就多少顯得有些下作猥瑣,讓他心裡有點兒過意不去了。
沒別的,那賬目上,他自然得減少點花頭才行。
將心比心嘛,差不多就得,誰也別真的虧了誰。
於是乎,這個月無論是他,還是張士慧、劉煒敬一方都拿到手了五千塊,算是皆大歡喜。
也正因為如此,實際上年前,並不獨寧衛民一個人買了洗衣機。
張士慧和劉煒敬跟著他也買了,而且一買就是兩臺。
張士慧自己一臺,劉煒敬家裡一臺。
甚至到了年前的最後幾天,就連米曉冉也沒給拉下。
要知道,這姑娘除了化妝品,吃過點零食冷飲的,就再沒收過寧衛民的錢物。
而且從來不肯主動去打聽,那位客人要進口電器和菸酒的訊息賺點外快。
所以為了怎麼給這丫頭點甜頭,維穩關係,寧衛民一直是煞費苦心。
這次當然算是個好機會。
他就左攛掇右攛掇,硬拉著米曉冉親眼觀摩了一次自己用洗衣機洗衣服的全過程,來做她的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