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豬肉方面似乎變化還要明顯一些。
越來越多的人買肉時,都要求“肥瘦搭配”。
像過去人們曾經趨之若鶩,那種肥膘過厚,上面只有薄薄一層瘦肉的“丹頂鶴”,不再受歡迎。
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們已經對常年吃的三級醬油已經有點不知足了。
大家抱怨和詢問最多的,就是哪兒能買到好一點的醬油。
至於吃喝方面,唯一受到更為嚴控的物資,其實只有茶葉。
因為這一年,居民在茶葉的需求上驟然激增,產量卻不可能一下提高。
政府便不得不規定四元至十二元一斤的花茶,每人每次憑居民購物者限購半斤。
但這樣的限制仍然是在說明一個問題,人們消費升級了。
大家都開始不在滿足基本的供給,對更高質量的物資有需求了。
難道還能有什麼比這些變化,更能說明生活明顯好轉的呢?
百貨公司裡也一樣。
時髦服裝多了一種彈力尼龍女衫。
流行飾品是最新推出的鋁製的髮卡。
化妝品的種類增多了數種,香皂和洗髮膏一躍成為了熱銷日用品。
有“三轉一響”之稱的“老四件兒”,供應量越來越充足,所需要的工業券也越來越少。
而有“新三大件兒”之稱的彩電、冰箱、洗衣機,則徹底把人們的家電消費需求點燃。
無論有貨沒貨,買與不買,京城各大商場的家電櫃檯,永遠都是人滿為患。
特別是年輕人,許多都是以“扎著口袋存著錢,咬牙切齒追潮流”的心態,把購買進口家電當成人生終極目標的。
還有旅遊景點裡,除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多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內遊客。
不過和外國人幾乎人人擁有相機不同,我們的國人,此時大多數是沒條件留下自己的影像的。
所以各個旅遊景點都開始體貼的提供照相留影方面的服務。
比如故宮午門前的照相點兒,甚至停著一輛黑亮亮的轎車用來吸引顧客。
尤為別具一格的是,汽車前面不遠處還立著一塊紙牌子。
為帶有相機的顧客寫明“在不影響我處工作的情況下,觀眾使用車輛一次,收費兩角”。
而北海公園裡的快速沖印部,更是永遠不停歇的繁忙。
人們只要把底片送到這裡來,便可在交錢的幾小時之後,從這裡看到他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