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兒衚衕2號,裡別看只是個住著四戶人家的小院,可結構相當複雜。
院裡除了一棵高聳的香椿樹和帶池子的自來水龍頭以外,各家各戶誰都有自己的小房。
這個院簡直沒有一點寬綽的地方,也很像一個掉在地上的大煎餅。
撿起來吧,扒拉扒拉灰還能吃,但裡面的層次和內容可都是亂套的。
而之所以會如此,當然是拜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所賜。
作為能感受到強烈震感的地區,正是由於經歷了那一段人心惶惶的日子。
大家才會在院兒裡蓋起來地震棚,然後又改成了自家的小廚房和雜物間。
要是外人頭一次走進來,一定會因為雜亂無章的地形有進入迷宮之感。
或是於柳暗花明的不經意間,再被地面高度的落差害個腳底下拌蒜的。
傍晚六點一刻,當寧衛民走進這個“大煎餅”的時候。
又如往常一樣,趕上了飯點兒。
各家各戶都在忙和晚飯,整個院裡都飄著煎炒烹炸的香味兒。
不得不說,這個當口回家,一直都是件讓寧衛民有點難受的事。
因為個年代人們講禮數,忒客套。
寧衛民一腳高一腳低的往院裡走,屢屢能碰見從小廚房往屋裡端飯菜的鄰居們。
碰了面那他就得叫人。
大爺大媽,大叔大嬸兒的,多少聊上幾句才能繼續往裡走。
其次正因為飯菜飄香,寧衛民肚子裡的饞蟲還得忍受勾引。
以他匱乏的腸胃自然更加飢渴難耐。
而這年頭誰家都不富裕,哪怕人家再相讓,他也不能當真不是。
嘿,聞得著,吃不著啊。
當面謝過,他還是得含著哈喇子回自己屋兒去,和康老頭一起抱著窩頭啃。
那心裡落差,多大啊。
不過,今天倒是和平常有點不一樣了。
發了這麼大的財,再怎麼著,那也得慶祝慶祝。
所以他可不是空手回來的。
除了給盲流子們買的東西都塞在了大包裡。
他另一隻手還拎著瓶給康老頭買的白酒和四個足足實實的油紙包呢。
任誰一看,都知道油紙包裡一定是好吃的!
於是往日讓他黯然的場面,變成了歡迎他回家的儀式。
昔日讓他煩惱的誘惑,也成了能增進食慾的前奏了。
進院兒先經過的是糕點廠的羅大叔家。
寧衛民走到羅家小廚房前,迎面正碰上羅嬸兒端著一盤炒雞蛋,拉開家門正要往屋裡送。
不用問,寧衛民就知道這是為羅家的大兒媳婦準備的。
這是羅家今年註定要發生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