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緩緩站起身,患疾的右腳跛了一下。
他看著忍著憤怒的李世民,神色悲憤,厲聲道: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親!”
“您問我為什麼?我只是……為了自救罷了。”
……
【雖然李世民曾明確表態,自己絕不會以庶子來代替嫡長子,並警告諸王對太子之位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
【但在實際行動上,唐太宗依舊對魏王十分親近和寵愛,而對太子比較冷淡和疏遠。】
【長此以往,本就因為足疾而越發偏激的李承乾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隨著形勢日益緊迫,他決定鋌而走險。】
【公元643年四月,就在李承乾準備起事的時候,齊州齊王李祐率眾起兵造反被抓。】
【其部下紇幹承基將李承乾的謀反計劃向主審全盤托出。】
【李承乾的計劃還沒有得以實施就宣告流產。】
【而李承乾事敗後,又牽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奪嫡陰謀。】
【隨後,太子李承乾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貶為順陽王,徙至均州。】
【公元644年十二月,李承乾卒於黔州,李世民為之廢朝,並葬之以國公禮。】
……
{縱觀李承乾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雖然作為大唐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
{但是在面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只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
{特別是自己的這個愛子將要繼承自己的帝業,李世民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李承乾不足六歲時,李世民就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
{十二歲時,便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其處理政務的能力。}
{等李承乾開始叛逆不循法度後,又煞費苦心的想要將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李承乾的儲位不穩,立馬將魏徵任命為太子太師以絕眾望。}
{哪怕後來李承乾犯下了謀逆不遂的滔天大罪,李世民失望之餘仍要絞盡腦汁保住他的性命。}
{這就有點馬後炮了,你從一開始就別“三心二意”的,還能有這些事?而且,也不是誰都是你李世民啊!能忍著被臣子指著鼻子罵。}
{李承乾心理扭曲除了自己的身體有殘疾以外,和太宗皇帝對魏王李泰的偏愛有很大關係。}
{太子和一藩王地位等同,尊卑不分,文武大臣勢必開始站隊。}
{黨爭愈演愈烈,宗室失和,文武不睦,太子擔憂皇帝易儲,勢必聯合太子府屬官和軍事上的實力派將領尋求謀反,誅殺競爭對手,逼皇帝退位。}
{這種局面東吳的二宮之爭,隋代的楊勇,楊廣太子之爭,高祖時的玄武門之變都是這個邏輯。}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心裡突生一陣不詳。
承乾之事似乎是一個苗頭。
他瞥了一眼自家大郎。
李建成面無表情不知想些什麼。
二郎啊,你也能體會到阿耶的難處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