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大事,陛下培養了二十多年,給予厚望的儲君,當朝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
“您還可以和臣賭氣,從現在開始,讓他不再操勞分毫,好好將養身體,但他依舊會於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
“不錯,臣預言的三件大事,便是陛下壯年死孫子死老婆,老年死兒子!”
“臣相信,陛下看到此處,巴不得當場撕毀此奏疏,也巴不得挖出臣的遺骸,再補一個千刀萬剮的刑罰!”
“但臣還請陛下稍忍幾年,如果在對應的時間,這三件大事沒有發生,您把臣的骨殖挖出來砸成渣,再扔進糞坑裡,臣都無怨無悔。”
“因為臣本就是來自於六百多年以後,知曉未來的人,臣有絕對的信心,不論您怎麼做,您都改變不了這三件喪事發生的時間。”
“他們的死與後天的關係不大,是先天的缺陷,可以說是命,也可以說是天生就有病!”
“依舊還是那句話,臣雖不才,但也一隻腳跨入了醫學家的行列,唯有臣活著,才能讓這三件喪事,不那麼早發生!”
“只可惜,臣已經被您賜死了,你實在是吃不到後悔藥啊!”
“臣知道,您一定會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太子殿下薨逝之日,再次拿起這封奏疏,或者說會在參加完太子的葬禮之後,再次拿起這份奏疏!”
“您一定會哭笑不得,一定會追悔不已,甚至罵臣不忠不義,覺得臣就該救治了他們三人之後,再用這種方法求死!”
“如果您這樣罵臣,臣不反駁,臣受著,臣道歉!”
“因為,臣也很喜歡馬皇后和太子殿下!”
“但臣也是個有私心的人,臣在古代生活了十輩子加起來好幾百年,真的是活膩了,真就想快點回到六百多年後,那燈紅酒綠的大都市。”
“不錯,只要被您聖旨或者口諭賜死,臣就可以回家了,死法無所謂,只要是您點名誅殺就成。”
“臣之所以寫這麼多,只是為了讓陛下相信臣是一個來自六百多年以後的人,臣也相信,當您經歷了這三件喪事之後,再看這封奏疏,一定會相信此事!”
寫到這裡,葉青又再次停下了筆。
與此同時,他的眼神也變得堅定而肅殺了起來。
因為這名為【論海戰殺倭的重要性】的奏疏的正文內容前言已經寫完,他要開始寫真正的正文內容了。
他在思考,到底要怎麼寫,才能讓朱元璋不遺餘力的‘海戰殺倭’!
他作為一個來自六百多年後的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倭奴有多可恨!
如果是他親自領兵殺倭的話,他一定會讓那倭奴之國,變成比十八層地獄還要可怖的人間煉獄!
但他卻不想自己去辦這件事,他只想朱元璋去辦這件事!
一是他在古代活膩了想快點回家,二是他想把這份拯救後世子孫的滔天功勳,送給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即便是太子死後,朱元璋才相信他是來自六百多年後的穿越者,也才被他接下來的正文說服,也都還完全來得及!
朱標洪武二十五年去世,朱元璋要洪武三十一年才去世!
只要朱元璋有一顆和他葉青一樣,讓倭奴之國變成比十八層地獄還要可怖的人間煉獄的決心,就完全來得及。
五年的時間,以大明的國力,別說是讓倭奴之國變成人間煉獄了,就是讓那地方回到石器時代,也完全沒有問題。
再者說了,那時候的國力,也不是現在可以比的。
就憑他給朱元璋留下的這麼多的‘遺產’,也足夠讓倭國回到石器時代了。
想到這裡,葉青的目光也第一回有了一抹嗜血之色,但緊接著就微微皺起了眉頭!
原因無他,
只因為他朱元璋不是葉青,在他朱元璋的認知裡,倭國只是一個海外蕞爾小國,正如他《皇明祖訓》中所寫,‘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要想一個有著這種認知的人,變成殺倭決心堅定的人,真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