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讀者說榮五爺殺得太拖沓,我不否認,但主要是為了維持人設。
比方說,江連橫以假亂真,見了榮五爺直接殺了,成不成,也成。
不過,先前一直強調榮五爺多麼多麼謹慎,多麼多麼狡猾,結果就這?
我想讓人物都聰明一點,所以他們在博弈的時候,雙方基本都能猜到對方的意圖,玩兒的都是陽謀。
諸如索鍥、那珉、榮五爺,基本上都能猜出江連橫的下一步,江連橫也能猜出他們的下一步,這樣就沒法靠“略施小計”就把人給插了。
原本,我是想安排韓心遠和鍾遇山直接反水,趁江連橫不在,夥同宗社黨跟江家火併,看門人和大鏡面都準備好了。
但我覺得兩人的動機都不太充分。
而且,這麼做的話,那就相當於是周家之後,又來了一遍“瓢把子失勢,手下反水奪權”的套路。
同樣的情節大差不差,來回用,沒意思,所以安排他們類似於“好心辦壞事”,心裡並沒有反江家,但行為上不軌。
溫廷閣這個人物一直沒來得及細寫,小花和書寧的心理轉變也沒細寫,主要我感覺確實有點拖沓。
詳略不得當,容易喧賓奪主,新手目前還有點拎不清。
江連橫目前四房媳婦兒,我個人並不覺得後宮,一個是時代背景主角肯定會有姨太太,另一個是這四個女人後面都有各自的作用,不是擺設,要靠她們推動劇情。
第三卷的內容,我最最最滿意的,其實只有一樣——四風口這四個人物立住了。
東南西北,每個人都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各自的道路,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性格和追求,不是死板的工具人。
不過,【東南西北,薛趙劉溫】分別在江家的職責,現在還有點模糊,我個人倒是很清楚,但來不及在劇情裡交代。
如果各位讀者有興趣的話,我可以用旁觀者的視角,單開個旁觀視角的【篇外】,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解一下他們在處理江家事務時各自的職責,辦事風格,也算澄清一下江家的勢力到底是什麼程度。
算作是下一卷的閱讀緩衝。
當然,要是沒有興趣的話,怪尷尬的……
書寫到現在,是真的難,因為不會改變歷史,所以相當於一直是【半劇透】地在寫,大家都能隱隱猜出來結局的基調,這就更不好寫了。
不過,好處在於,因為不會改變歷史,所以大綱是相當牢靠的。
大家不必擔心結尾爛掉,結局早就已經是定數,就看過程渲染得好不好了,盡力。
下一卷,希望節奏短平快一點,一事畢,一事起,不拉太長的伏筆了,名字應該是叫【烈火烹油】了,也可能叫【出關】,沒太想好。
哦,對了,下一卷老七宮保南迴歸,六叔也還會有戲份,還有大詩人呢!
此外,江家還有一個重要角色登場,這人可能是本書為數不多偏正派的角色了。
這個人物並非一時興起,也是本書開始構思就想到的,可以透露,此人姓“海”。
到此,【東南西北,江何胡海】才算聚齊。
可能有人會說,何家的戲份好像沒那麼重要,篇幅也很少,但何家對江連橫之所以是江連橫很重要。
好了好了,我這逼話屬實是有點多。
最後就是問,到底要不要【篇外】——旁觀視角啊,不是主角團的人。
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