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兩個名額,再多兩個。”
許青山思索了一下,繼續說道。
“第一次選拔考試,選拔排名進步最大的30名同學入營。後面每一次選拔考試,營內排名進步最大的前15名保留,後15名放到全年段比較,和第一次一樣,全年段排名進步最大的15名同學入營。”
“所有在衝刺營裡待了超過3期的同學,也將會得到我們龍江會的憑證,如果到時候你來到了京城,那麼歡迎你,龍江基地的大門也將為你敞開。”
許青山說著,臺下的學生們眼裡像是被人點燃了火焰,驟然激動了起來。
“如果你想要得到資源,如果你想要在最後的半年完成屬於你的衝鋒,那就用你的努力來告訴所有人,你值得這個資格,你值得這一場最精彩的獨舞!”
許青山說完,並沒有急著把話筒還給林東,而是等待著臺下的討論聲小了之後,才大聲地開口問道。
“現在,你們告訴我,你們有沒有信心?”
“有!”
“聲音太小了,半年時間,你們想不想進?!”
“想!!!”
這一次的聲浪甚至可以掀翻整個體育館。
許青山身旁的林東開懷地笑著。
他想要的就是這種場面,想要的就是這種結果。
“好,我等你們。”
許青山說完,把話筒遞迴了林東,其他的事情就交給他來安排就行了。
一直到整個宣講大會結束,龍江會的成員又兩兩分組到了其他各個班級裡去宣講,而許青山他們則是又和今年創新班的學生們深入地聊了聊。
其實今年學生的資質並不差。
只是相對於許青山他們那一屆表現出來的實力有落差而已。
在高中階段,除非是自驅力非常非常強的學生,否則大多數學生在抵達了自己的成績瓶頸之後,就會開始有些許的懈怠。
這種懈怠並不表現在不學習上,恰恰相反。
他們會認真學,還會加倍努力學。
但這種學,其實就像是許青山當年說到的假努力一般。
當學習到達了瓶頸階段,就已經意味著這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不是量的問題,而是方向的問題,往往很多人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只會依靠原有的路線前進、學習。
現在許青山他們回來了。
就是幫助這些學生打破這面瓶頸牆的最佳外力。
有林東這位擅長設計制度和敢於創新的校長在,許青山很放心,龍江會的人對於這一次特訓營也很感興趣。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但在這個計劃正式啟動之前,過年才是更首要的任務。
“今年過年你們要留在龍江嗎?”
許青山自己開車送江浣溪回家,車停在了路邊的時候,許青山問道。
“要吧,畢竟每年都會回龍江,小姑也會回來。”
“你那個普林斯頓數學博士的小姑?”
“嗯,她不是暑假結束去華清了一趟嘛,後來沒待幾天又回美國去了,不過聽說她現在在想找教職的事情,好像今年年底就要開始找教職了。”
江浣溪揉搓著許青山的大手,眯著眼說道。
“這樣啊,那到時候看看。”
許青山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只是尚不成熟。